启航高考网
启航高考网

站内导航

蜀道难第三段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聂志强(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2025-05-14 22:21:13      浏览:9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壮美。第三段作为全诗的高潮部分,更是将蜀道的险峻和行路的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蜀道难第三段的原文及翻译,并对其进行赏析。

1

原文呈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

翻译解析

蜀道的艰难,比上青天还要难,让人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倒挂在绝壁上。急流和瀑布争相发出轰鸣声,撞击着山崖,转动着石头,像万壑雷鸣。蜀道的险峻就是这样,唉,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 3

赏析要点

这段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蜀道的艰险形象地展现出来。‘难于上青天’是对蜀道艰险的极致夸张,‘凋朱颜’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蜀道艰险的恐惧。‘连峰去天不盈尺’和‘枯松倒挂倚绝壁’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蜀道的险峻形象。 4

修辞手法

李白在这段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和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难于上青天’是夸张,‘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则是对偶和比喻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行路的艰难。 5

情感表达

这段诗不仅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还表达了诗人对行路人的关切和同情。‘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一句,既是对行路人的疑问,也是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怀。 6

表格展示

原文翻译修辞手法情感表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的艰难,比上青天还要难夸张对蜀道艰险的极致夸张
使人听此凋朱颜让人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形象表达人们对蜀道艰险的恐惧
连峰去天不盈尺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夸张强化蜀道的险峻形象
枯松倒挂倚绝壁枯松倒挂在绝壁上景象描绘进一步强化蜀道的险峻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急流和瀑布争相发出轰鸣声,撞击着山崖,转动着石头,像万壑雷鸣对偶和比喻描绘蜀道的险峻和行路的艰难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的险峻就是这样,唉,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疑问和同情对行路人的关切和同情
通过对《蜀道难》第三段的原文及翻译的详细解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情感。这段诗不仅是对蜀道艰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道路艰难险阻的隐喻,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深厚内涵和广阔视野。 阅读全文

上一篇:长恨歌深度解析与背景

下一篇:无丝竹之乱耳的之解析与活用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版权©2024 启航高考网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转载需向著作权人取得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号:皖ICP备2024061949号-1
公安部网络备案:皖公网安备34032202000174号